Board logo

標題: 影評:米爾克 [打印本頁]

作者: Louisa1012    時間: 2010-3-27 08:29     標題: 影評:米爾克

這是部傳記電影,描寫美國同志人權運動者、前舊金山市議員的哈維‧米爾克(Harvey Milk,1930-1978)的生平;不過也不見得是生平,因為敘事中並沒有提到他的出生、童年、成長。電影一開始,他就是個三十九歲的中年人,在地鐵站釣年輕底敵,然後開始描述他在舊金山卡斯特羅街建立同志小區。他瞭解到,要為同志爭取權力,政府機關中一定要有自己人。這也表示:必須有人以同志身份和同志訴求,來參選市議員。這部片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描寫「選舉」。
以哈維‧米爾克為主題的電影,至少還有兩部:紀錄片《哈維‧米爾克時代》和另一部在HBO上演過的劇情片。這兩部片都沒有像《米爾克》那麼細緻地描寫他的選舉過程。在三十年前普遍異性戀佔大多數的社會,以同志訴求參加選舉,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而這場選舉,也可以說是一場同志聖戰。說實在,全世界我最不信任的東西之一就是選舉,可是如果我這種人多一點,同志運動就完蛋了。看這部片中的西恩潘,讓我想起他在《靈魂的重量》一片的演出。在後者中,他演一個極度絕望的人,但是在本片中,他簡直倒了過來,全身上下,臉上的每一條皺紋,都散發著光明樂觀、熱愛生命、熱愛人類;在他的表演中,我好像第一次瞭解到什麼叫做人性的光輝。這樣的人竟然會被刺殺,老天沒眼啦!看這部片很過癮的一點是,片中保守勢力的人、警察等等都是壞人,而70年代鼓吹家庭價值、打壓同性戀的安妮塔‧布來恩(Anita Bryant),更是個大反派。不過,過癮之餘還是要提醒:這些壞人從來就沒有消失過。
導演葛斯范桑在這部電影中,並沒有意思賣弄什麼美學成就,或者剖析什麼心靈層面。他就是找了所有一流的演職員、劇本……完美地講了一個故事。而拍這部片的目的,就是:「倡導同性戀」。想想看,「以同性戀為主題」的主流美國電影,多久沒有出現了?自從《斷背山》之後,沒有了吧?簡直比台灣還少。我有同志朋友看完之後不喜歡,他認為這部片好像宣傳片,缺少更深的層次,難以說服人。沒有錯,這部電影根本就沒有要說」你什麼東西,他只是在這個保守的世代當中,再一次提醒你:同性戀是好的,同志一定要平權,社會一定要改變。這是一部同志電影嗎?




歡迎光臨 100度沸點♪動感地帶 (http://chihhao.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