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梅蘭芳》——你的時代,終究還是留不住
[打印本頁]
作者:
irmaparks4215
時間:
2011-1-13 17:29
標題:
《梅蘭芳》——你的時代,終究還是留不住
「陳凱歌」在我的心目中,雖不是最愛導演,但至少是貼著「品質保證」的免檢產品,哪怕《無極》。也是商業大片中最棒的,那些後來被觀眾調戲了的地方,不過是詩人陳凱歌給自己在市場之外留點尊嚴罷了,我覺著挺美。所以,陳凱歌其實是不需要媒體的,你嚷嚷好嚷嚷壞都對我起不了啥作用,因為《梅蘭芳》的水準是可輕易預見的。
穿上戲服的「梅蘭芳」才是我想看到的梅蘭芳,雖然影片一直強調著梅蘭芳是個凡人,可是凡人梅蘭芳不該是他老婆去管的部分嗎?我只是一個觀眾,我要的,是一個有著強烈存在感的東西來填充我的情緒和生活。
少年時的梅蘭芳算是有點優伶的意思了,很是討喜的一個新人,反倒是成年的梅蘭芳暗淡了光芒,這不能怨黎明,黎明其實拿捏得還算靠譜,只能怪老天爺不賞這口飯。經歷了抗日戰爭,赴美奔滬,時代大逆轉的背後,我並沒有看到梅蘭芳這個人物原本應有的——「豐富」。很單薄,就像蘇打餅乾,乾巴巴的,再也回不到《霸王》時期那可以滲出汁兒來的「滷味優伶」了。這個遺憾同樣複製到了孟小冬的身上,如果要把「凡人」主題搬出來彌補「孟小冬戲味不足」的話,未免小家子氣了。
其實影片一開始,那聲「大伯bei」讓我好高興了一把,還是沿用了霸王中的開場,燈光「啪」地一聲,時間在那麼一瞬被留住了。隨後的人物出場(除少年梅蘭芳之外)卻顯得刻意了,以後啊,不能再這麼為了出場而出場!整個觀影過程,我的心情很平靜,影片安排的感動場景並沒有觸動到我,沒有眼淚的眼睛是乾巴巴的,它正常、健康、規規矩矩,但是沒有意思。
可是,即使如此,我依然認為,《梅蘭芳》就該這個味。《霸王別姬》固然是好得不可複製,可是,現在還看得到對電影求之若渴的觀眾嗎?我們只是一群苛刻導演和電影的電影審判官,我們早不是那些帶著崇敬和憧憬的電影追求者了。現在的陳凱歌也不再是那個年輕力壯,還被100%感官操縱的詩人了,現在的社會也不再處在文化浪潮之中。所以,不是梅蘭芳在改變什麼,或妥協什麼,而是梅蘭芳本來就是故去的人,我們不得不承認。京劇早就不是主導流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願意承認它的國粹地位,我也極其希望京劇能一直傳下去,可是我不會去聽,不會去唱,不會去關注。這並不是我的錯,更不是京劇的錯。
每個時代會有每個時代的賜予,一個時代的過去,伴隨著時代貽害的摧毀,也會帶走一些曾經美好的東西,雖然「孤獨成就了梅蘭芳」,可是一個不再孤獨的城市,根本不可能留得下一個孤獨的人。有些東西執意要走,再偉大的導演也拉不住吧。孫紅雷的角色為什麼在一部「梅蘭芳」的個人傳記類電影中戲份那麼重?你們不覺得那就是陳凱歌嗎?不覺得就是我們當中的某某人嗎?梅蘭芳本人已經早就不再,他不可能再寂寞,那些癡迷他的人該拿什麼去填補這份遺憾?!
電影只是電影,電影只能記載住一些東西,所以片子一直在鋪陳一些事實,我想陳凱歌是真的想在150分鐘內盡多地留下我們該記住的東西,我們80後,從來沒有聽過梅蘭芳的戲,那麼《梅蘭芳》該給我們說些什麼呢?我們並不需要這部電影來給我們的回憶舔試傷口,孤獨的那個人注定只能是陳凱歌,最後那一幕,梅蘭芳再次登台,孫紅雷出現在人群中,這是真愛戲的人。陳凱歌明白,戲如人生,但戲不是人生,台上女人,台下男人,是正常,是健康,是規規矩矩,但沒意思。
我不想活在現實裡,但是如同陳凱歌再也拍不出「滷味電影」一樣,不是我們不想,或我們不能。是周圍的人早已換上漢服,我們何必去怪怪地還穿著這民族服飾?!電影該做的已經做到了,陳凱歌想要抒解的也抒解了,我們期待的也沒有失望,一切就夠了。既然留不住,就讓那個時代帶著梅蘭芳,安安靜靜地走吧。
歡迎光臨 100度沸點♪動感地帶 (http://chihhao.info/)
Powered by Discuz!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