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描述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在1974年因為水門案被迫下台,為了挽救自己的名聲,於是決定上節目表達自己的心聲,一向誹聞過多的花邊主播戴維佛斯特決定採訪前總統,利用這次機會為自己揚名,到底這場訪問誰會是贏家?
水門案件老實說對於不熟悉美國歷史的人尤其筆者早就已經把歷史忘光,勢必要重新溫習一次這個水門案件,過去相關電影題材十分少數,《大陰謀》、《白宮風暴》以及《阿甘正傳》都有提過尼克松,要觀看此片要需要輕微的瞭解水門案是在講什麼,否則起頭很容易是在鴨子聽雷。
尼克松在當時水門案發生之後都沒有對外公開解釋此事,這位戴維佛斯特其實也不是個多讓人受尊重的主持人,採訪的對象大多是以明星為主,可以採訪尼克松對於佛斯特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機會,不但因此可以哄抬身價藉此宣傳自己,起先沒有人看好這個小咖可以採訪好這個大咖,自己掏腰包付費主持賭上自己的前途,一旦輸了可能就要回家吃自己。
而對於尼克松來說,這種三流主持人大概也不放在眼裡,想藉由媒體澄清自己的清白,讓自己可以重返政壇,得到民心的好機會,於是答應接受這次採訪,政治人物想要利用媒體塑造形象已經是見怪不怪的事情,懂得利用媒體造勢,起先尼克松就已經對佛斯特不太順眼,一些對話中可略之一二,烘托出後半部兩位人物訪談的唇槍舌戰與匠氣。
本片最精采的部份莫過於尼克松跟佛斯特兩個人的訪談,倆位主角的對手戲在精湛的演技下頗精彩,起先佛斯特想給尼克松一個下馬威,馬上就切入主題問到水門案等關於尼克松個人敏感問題,這對答中兩個人各懷鬼胎、針鋒相對,薑還是老的辣,這位縱橫政壇多年的前總統前三分之二幾乎都佔上風,問到一些越戰、高棉、中國大陸等尖銳問題都能夠四兩撥千金,當時他的外交政績頗佳,水門案對他來說可以說是人生一大失誤,而佛斯特想要成為贏家的機運,跟自己本身做多少功課有關,既然經驗不足就要比別人更努力。
尼克松最終就是太有自信,敗筆顯得有點突兀,因為根據尼克松的個性過去各種大大小小的歷練,是那麼小心翼翼絕對不會做出讓自己出差錯的事情,否則也不會讓佛斯特抓到小辮子,最後一段據說是杜撰的,歷史上似乎大多對尼克松這個人評價不佳,但是編劇最終還是比較同情尼克松,配上法蘭克藍吉拉的表情更是讓觀眾不由自主同情此角色。
>
編劇曾編寫過《最後蘇格蘭王》、《黛妃與女王》等一些比較偏門政治題材,頗能夠得心應手,在原本可能是單調的舞台劇背景,導演朗霍華以行雲流水、低調的方式呈現此事件,片頭用新聞片段回顧水門案件,讓觀眾回歸到當代情境,採訪主角們的智囊團深入瞭解此事件發生原由,在人物簡單對話下表面上的平靜無浪對話私底下卻是波濤洶湧,字字珠璣,連筆者這種平常不熱愛政治電影的門外漢都看得熱血起來,就可以看到本片在簡單的人物之下表現出來的戲劇張力有多強。
兩位主人翁法蘭克藍吉拉跟麥可辛除了演出電影以外,同時也是舞台劇版本的主角,兩位主角都演出很好,麥可辛就顯得差了一點,法蘭克藍吉拉就顯得情緒頗足,他並沒有靠化妝技巧在外表上變成尼克松,在一些舉手投足(尼克松有盜汗的習慣)之間就已經足夠模擬尼克松的神韻姿態,一個政治人物天生而來的自信、一個真正政治家的風度,無論是否真的有模仿尼克松元人到百分百,法蘭克藍吉拉的演技本身就已經讓人很折服了,其他配角像是凱文史貝西、山姆洛克威、奧利佛普萊特即使因為角色問題不能有額外表現但是都能夠合襯得宜。
《福斯特對話尼克松》絕對是今年具有可看的電影之一,光是劇中演員表現就已經讓人讚不絕口,幕後製作團隊也都很精細完整,首先要推薦給熱愛政治電影的人會喜歡本片,對於台灣這麼熱愛政治的地方來說,本片題材應該是再熱衷不過,現在的政治新聞跟這部電影有什麼兩樣,在看膩了政論新聞的時候,不妨看看這部《福斯特對話尼克松》精彩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