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影評:特洛伊

《特洛伊》幾乎是現代電影工業的一種範本:有大明星、大場面、跨國的拍攝製作,詮釋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是的,好萊塢十分擅長操作這套機制,歷經了數十年依舊如此。

然而《特洛伊》卻在劇本上,做了大幅度的更動。編劇戴維賓諾佛的前作,是黑人導演史帕克李擲地有聲的《25小時》,直視「九一一事件」後的美國紐約人心,完全不避諱任何的禁忌。可是在這部片,戴維卻捨棄了所有神話的元素,將之歸納為純粹人性的故事。於是沒有神話的渲染,第一勇士阿基利斯的意氣雖然依舊,也少了些誇張的說服力。在同時,王子赫克托的人性卻被完整彰顯,變成一個鐵血漢子,他的掙扎與兩難,是影片最重要的戲劇張力。

所以這部片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看好萊塢如何「經營」一個產品,如何避重就輕,彰顯其多元的價值。即使嫌影片改編不好,可是卻無法忽略彼得奧圖精湛的演技,跟畢彼特對手戲的高明動人。討厭愛情戲的做作,也能欣賞大場面的驚心動魄(我們進戲院的理由,不就是看如潮水般蜂擁的作戰鏡頭)。不能忍受大明星演技呆版,卻看到政治操弄的無情嘴臉。

沒錯,《特洛伊》從一開始就是個精心設計的產品(就像那匹不懷好意的木馬),好萊塢非常聰明地將風險分散,強化其每個細節,目的就是在避免某個環節不靈光時,影片的可看度卻依舊存在。你看到了缺點,也看到了優點;這裡頭有些很公式的安排,也有些叫人深思的環節。故事說的好不好,已經是其次;電影好不好看,也不太重要。

這樣的產品不必做到盡善盡美,但絕對得做到不同喜好的每個觀眾,都能看到自己偏愛的段落。因此我們能夠對它熱烈擁抱,就已經達成目的。若要深究能否永垂不朽,只能說,連第一勇士阿基利斯都無法留芳千古,拿這個標準要求《特洛伊》,又有何用呢。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