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世界,與我們身處的陸地是截然不同的空間。現在我們可借助最新的潛水器材,在無重空間下,傲游於這色彩美麗、充滿動感及活力的水底世界,拍照留念,記錄在您眼前掠過的事與物。難怪,潛水活動是近年最迅速蓬勃發展的休閒活動之一。
科技,除了讓我們擁有可靠器材作安全潛水外,數碼攝影的迅速發展,亦令到水底攝影裝備更輕巧、更靈活。只要簡單的操作技巧,不消一會,己經可以大約掌握攝影的樂趣。試想一張由自己精心拍攝的傑作,完全地將那美麗的畫面記綠,再與你的至愛親朋一齊分享,那份滿足感及樂趣,盡在不言中。水底攝影真的可以這樣容易嗎?是的。其實,數碼相機的發展克服了不少傳統相機在水底的限制。
(1)價錢及重量:數碼相機的發展,大大減低相機的體積,防水配件亦由傳統的金屬保護殼發展到現今由相機生產商直接大量製造的塑料防水殼,一般都能抵受40米防水深度。例如最近購買的500萬像素相機連防水殼,只售港幣2500元左右,重量不足1磅。無論價錢及重量,均等於統傳套裝的10份之一。
(2)感光度及儲存量:數碼相機技術相比傳統菲林對光的敏感度大數倍。這樣可減低了在水底因為光的強度減弱而對傳統菲林的曝光限制。數碼儲存技術,更有效減低攝影成本及提高空間效益。
(3)後期製作:由於水較空氣的密度為高,光度和色澤隨深度而消失。傳統膠卷感光度低,而且膠卷都是由機械沖曬出來的,攝影師不容易控制其色彩。現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市場上提供各類簡單易用的編輯軟件,使我們很容易因個人喜好而調教相關的光度及色差。更可經不同介質,包括電腦,電視甚至由打印機輸出,完全由自己掌握一切程序,增加攝影的滿足感。
水底攝影隨著數碼相機發展而普及化。然而,不管使用何種相機及器材,怎樣才算是一張好的水底相片呢?雖則攝影是很個人化,美、亦是個人主觀感覺。然而整體上,若果對焦及曝光準確,光源及對比平均,主體鮮明,這張相就非常突出了。
究竟中性浮力對攝影有多大影響?
(一) 能穩定相機,尤其處理慢速拍攝;
(二) 減少攪動起海床之沉積物及沙粒的機會,影響相片結構;
(三) 減少破壞珊瑚的機會,甚至亦可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四) 可幫助降低耗氣量。曾目睹某些潛水員因樂極忘形地拍攝而導至缺氣事件,雖然最後並未引至更大傷害,但亦可想像當時的狠狽情景,況且,假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至悲劇結果。
對於放置在水中的物體,它所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於它所排開的水量的重量。如果水中物體排開水量的重量大於物體本身的重量,物體將浮在水面上,我們稱它具有正浮力。反之則下沉,稱為負浮力。如果物體排開水量的重量和物體本身重量相等,物體會懸浮於水中,達到中性浮力。
在潛水時,學習在水面和水底控制浮力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水面休息時,正浮力能節省體力,而在水底時,大部分時間需要維持在中性浮力才能使你輕鬆自由地在水中遨遊,保持良好的能見度,也能避免使你和水中脆弱的生物受到傷害。
潛水員可以通過配重、浮力調整裝置(BC)和呼吸的深淺來調整浮力的大小。
怎樣改善中性浮力技巧?當然不難,要注意的是:
(一) 一切由慢動作開始,相對空氣,水的阻力大很多,緩慢的活動對省氣是最有效的,同時亦可減低對生物的驚嚇程度,保持生物的自然形態,及比較容易接近取材主體生物,取得最佳攝影位置和角度。
(二) 好的呼吸氣道控制,緩慢而深。在水底下,吸氣和呼氣都會影響浮力,導致持機不穩定。緩慢動作,可減低對氧氣的需求,氣道亦易於控制。進行拍攝時,當處理好相機設定及構圖後,在按快門前的一刻可作適量的蔽氣,幫助拍攝的穩定性。
(三) 游動時,最好將小腿微彎向上,除避免蛙鞋觸碰珊瑚外,更可避免因蛙鞋所產生動力,攪動起海床,影響拍攝效果。
(四) 當作近攝時,可利用支點懸浮技巧,穩定身體。當然,首先要視察周邊環境,尤其注意身下可能對珊瑚有所破壞或被珊瑚所傷。必要時,可單手指頭輕觸石面來保持平衡。絕對要注意的是海底各類生物中,大部分是極強保護性的,胡亂觸碰,隨時會導致兩敗俱傷局面。
(五) 水流是會影響拍攝的穩定性,若果為拍攝而刻意與水流對抗是很不智的,假若遇到大流,強行拍攝更可能超越自己能力,放棄拍攝,保持平衡和保護相機才是明智之舉、最後,經常視察深度和壓力表,亦是一個潛水員應有習慣。
當我們掌握對浮力控制處理隨心所欲時,對拍攝構圖的處理就容易得心應手了。無何否認,光線顏色因水深而逐漸消失,加上在深處或水淆時短的視野,令水底拍攝有著多方面的限制。所以,要達至最佳拍攝效果,須在既定構圖下,利用潛水技術,令相機與主體達致最近距離,以獲得最佳的光源及色彩反射效果。 |